观察 | 拒绝焦虑回归常态 “心理处方”@你
作者: 来源: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发表于:2020年04月13日 文章点击数:2631 【打印】
4月8日零时起,武汉市解除离汉离鄂通道管控措施,有序恢复对外交通。作为“决胜之地的主战场”,武汉在整座城市封控76天后转向“重启”,无疑对全国疫情防控大局具有标志性意义。
回顾两个多月的战疫历程,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不仅严重威胁人民生命健康,也对人民心理健康产生巨大冲击,对社会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患者及其家属、病亡者家属心理压力大,群众在家待得久了,社区工作者、基层干部、下沉干部等长期疲劳作战,都产生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如何加大心理疏导和心理干预的力度。
加强自我心理统筹 以阳光心态投入解封后的生活和工作
留守武汉的900万市民,身处疫情中心,面对的又是新中国历史上防控难度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城市停摆,家家闭户,原本熟悉的时空被按下了“暂停键”,随之而来的是惊恐、焦虑、孤独、迷茫……
人要走出来,城市要活起来。“通过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及时减轻公众疑虑,积极对需要接受心理干预的人群提供帮助。”4月5日,武汉市委政法委副书记、武汉市疫情防控指挥部社区防控组相关负责人罗平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做心理疏导,特别是对重点人群,要给予更多的人文关怀。
“从心理与情绪控制原理上看,当危机来临时,人类天性中的趋利避害机制会迅速启动,这是人类进化和自然选择的结果。因此,面对危机时出现心理与情绪的变化是正常的,但过度担心则是不必要的。”中国积极心理学发起人、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心理学系主任彭凯平说,当人们面对困难压力的时候,积极心理学提倡两种相辅相成的应对心态,一方面,树立以解决问题为导向的积极心态,积极投身有助于解决实际问题的行动;另一方面,树立以情绪调节为导向的积极心态,调整思维和认知方式,寻求多方支持。
赵国秋教授是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名誉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卫生协会理事长、浙江省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他的团队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接听了全国各地近千人的来电咨询和心理求助。
“一个人什么时候最焦虑?什么时候压力感最强?并不是困难越大,工作量越大,就会越焦虑,而是一个人面临这些问题不能统筹而失控的时候。所以加强自我心理统筹,能有效地控制这些不确定因素,压力感和痛苦感就可以下降。如果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哪怕是一个小问题,也会觉得非常难以克服。”赵国秋说。
每个人更要树立必胜信心。当前以武汉为主战场的全国本土疫情传播基本阻断,说明中国有能力打赢疫情防控的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驰援武汉4万多名医护人员零感染,说明只要做好个人的防护是完全可以避免感染的。有了强大信心,就可以提升自我心理统筹能力,释放压力、消除焦虑,以积极心态应对疫情,也能自觉自愿地配合勤洗手、戴口罩、不聚集等防疫措施。
心理支援多管齐下 修复“看不见的伤痕”
“我每天看疫情数字的变化,心里发慌,昨天还做了一个梦,梦见自己确诊为新冠肺炎感染者,吓得我出了一身冷汗!这可咋办?”
“躺在家里为社会做贡献,我也抑郁了!特别是楼里出现密切接触者被要求隔离14天,三代五口人挤在小两室一厅里,每天就是床上沙发上餐桌旁,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担心以前的生活再也回不来了。”
如何判断自己的心理是“有疾”还是“无恙”?
“清华这套系统,可以帮您居家自测疫期心理健康!”今年3月,中国医师协会、清华大学临床医学院、中科院心理研究所、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和清华大学计算机系的专家学者,开发出一套新型冠状病毒疫情时期的心理评估自测系统,旨在帮助人们自测心理健康状态。若评分较为严重,则后期心理指导和干预还将联合中国医师协会精神科医师分会和网络健康平台上线的心理援助平台,免费提供300位专业医生的心理支援。
而在此前的疫情暴发期,400多名精神卫生专业人员组成的国家心理医疗队深入湖北、武汉疫情一线,为患者、医务人员、社区工作者、公安干警、志愿者等悄悄修复“看不见的伤痕”。
心理健康素养的科普宣传也是面向全社会提供心理支持的重要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部发挥学科优势,构建了公众心理健康科普工作体系,包括:出版面向各个人群的心理疏导手册,免费开放电子版阅读;发布维护心理健康原创文章,在中央电视台“央视频”开通四场直播;在“学习强国”开辟专门栏目,并组织编写防疫“心”知识系列试题。
目前海外疫情形势严峻复杂,而我国现在仍然在海外的留学人员逾百万。对海外留学人员群体的身心健康,祖国十分关心。近期,由教育部组织专家编写的《海外留学人员新型冠状病毒防疫指南》也对心理健康指引做了较多的阐述指导。有关部门还整合国内高校资源为海外留学生提供全天候的心理咨询,设立咨询热线为学生和国内家长释疑解惑。
谁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 把个体放到与国家、社会的共鸣中去
专家指出,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角度来看,应高度重视对整个社会心理的干预,筑就坚强的社会心理防线,为战胜疫情提供强大精神力量,帮助公众回归常态。
湖北省人民医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心理危机干预专家组组长刘忠纯认为,心理治疗的后期干预需要政府主导,也需要整合社会力量,单靠专业人士是不够的。
有媒体指出,在此次疫情中,社区、企业单位、学校发挥了“最小细胞”的疏导作用。但是,老人、儿童、残疾人等特殊群体及农村人口可能因为缺少求助渠道,其心理风险“不能很好地被看见”。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也有待加强。
从个体角度,要寻求自我缓解压力的方法。从国家、社会层面,要动员各方面力量,全面加强心理疏导工作。这对于纾解社会情绪,引导积极的社会心态,更好地凝聚社会共识,进而提高疫情防控效率有着重要意义。
要让大家认识到,谁都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疫情虽然使生活方式和生活节奏发生变化,但生活并没有停止,还要继续向前。阴霾终究遮蔽不了阳光,再大的困难也阻挡不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追求。”彭凯平说,如果把眼光放远一些、把视野放宽一些,把个体放到与国家、社会的共鸣中去,就能看到很多平时被忽略但事实上很重要的光明面。在这些新的发现中更有助于积极行动起来,形成和保持健康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