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干部的出发点是为民服务 善作为的硬要求是敢于担当
2018年4月20日,通江县委第二巡察组副组长景龙呈,在从被巡察单位铁溪镇返回县委巡察办的路上,遭遇车祸,把自己的人生永远地定格在了42岁。他的离开让所有人感到惋惜,因为我们失去了一名党的好干部,他用他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为民服务和敢于担当是一名好干部的基本要求。
为民服务就是对群众要有一颗真挚热诚的心,2015年9月,县财政监督局要选派干部到文峰乡土门村任第一书记,驻村扶贫。虽然知道这个村贫困程度深、党组织涣散,是有名的“麻烦村”,但景龙呈却欣然接受,很快就带着铺盖卷、抱着泡菜坛子,住进了村里。土门村曾是当地有名的“三无村”,无办公场所,无安全饮水,无主导产业。刚来土门村的时候,景龙呈甚至连住的地方都没有,只能借宿在村主任潘庆泉家里。要想富,先修路。当时,土门村的路烂得不成样子。景龙呈刚一上任,不少村民向他抱怨:“每到落雨天,出门穿一身干净衣服,回来浑身都是泥巴。”在十八弯的山路中修一条平整的水泥路谈何容易。景龙呈随即到县扶贫和移民工作局反映情况,争取到资金,并将该路段纳入了联网村道路升级改造。在之后召开的村民大会上,景龙呈宣布道路开始动工修建。“村民鼓了很久的掌。”潘庆泉回忆说。两个月时间里,一条长1.2公里、宽5.5米的泥碎路便初具雏形。
中国共产党长期以来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更是价值所在。能否牢记宗旨、心系群众、服务人民,是衡量领导干部是否合格的试金石,也是人民群众对领导干部进行评判的关键点。好干部,想问题、办事情、作决策自觉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作为价值取向和衡量尺度,致力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保持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只有真诚为民,才能凡事为民着想,为民去做,才能不与民争利,不犯“四风”之错。
敢于担当就是要牢记自己的工作职责,在第三轮巡察工作中,景龙呈对政策的从严把握,巡察某局时,景龙呈发现该局某领导以到巴中市开会为由,报销了750元差旅费,其中有390元生活补助,由于市局已经承担食宿费,不应领取。于是,他拿着政策文件,找到这位领导干部当面说明为什么不能报销生活补助,最终使这位同志红了脸、退了钱。在一些同志眼中,这样的做法甚至有些“一根筋”,但就是小事却体现出了景龙呈铁肩担责。领导就是责任,当官必须尽责,权与责从来都是相依相随。担当大小,体现一个干部的胸怀、勇气和格调,有多大担当,就能干多大事业。好干部,讲真理不讲面子,讲原则不和稀泥,敢于正视问题不回避、承担责任不推诿、直面矛盾不上交,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那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太平官”“老好人”,注定会被百姓所唾弃。当然,担当还必须具有担当所必须的本领。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加强和提高加强知识储备以应对可能出现的一切工作需要。
景龙呈同志虽然走了,但他的事迹我们永远会记得,他的一身正气,对待工作的刚正不阿,对待村民的全心全意,也没有人会忘记。正像于谦在诗中写到: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作者:修北辰 || 编辑:李翔宇)
(转载时略有删减)